北劉簡介
中国北刘标本世家—清黎阁标本制作处源于中国北方的"标本刘家",与源于中国南方的标本唐家被称为中国标本制作传统技艺领域的两大世家,素有"南唐北刘"之誉。标本刘家的技艺是将保护、饲养、繁殖野生动物和标本制作融为一体,擅长制作中国及一些世界范围的哺乳动物标本。在制作手法上习惯采用"假体法",在标本结构的准确性、坚固性以及在造型上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鸟类标本制作上,"北派"以写实为基,注重鸟类的常态,鸟类标本胸部比较饱满,往往姿态雅俗各异,富有灵气,多在博物馆和展览馆出现。


1908年,刘树芳在农事试验场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在这里研究出了“北派”标本制作技法。


1914年~1936年,农事试验场动物标本陈列室渐成规模,由刘树芳负责剥制的有猩猩、狮、虎、豹、熊、野牛、野猪、鸵鸟、蟒蛇、鳄鱼、袋鼠、穿山甲、鲸鱼等千余种中外野生动物。


1923年~1937年间,刘家标本制作事业进入鼎盛时期,技术上已经日臻成熟,渐成流派。除日常工作时制作大量标本之外,"于公余之暇私人制标本售卖"。在北京西直门小五条附近开设了"清黎阁制造标本处",在中华书局还设有一个代售处。刘家标本事业走向第一个高峰。解放前,农事试验场、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北京四中、中国大学、长白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处都收藏有不少刘家制作的动物标本。刘树芳也成为中国开设标本营销机构的"第一人"。


1937年以后,刘树芳离开了农事试验场,1938年~1948年间,由于连年的战乱,他带领全家隐于乡野,在江苏徐州畜产管理总所工作,刘家标本事业走入低谷。


1949年,北京解放后,刘树芳携四子刘汝英,重返北京动物园工作,为新中国动物标本制作事业的恢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1年,由刘树芳先生主持,其二子刘汝溎、四子刘汝英共同参与了北京动物园亚洲象标本的剥制工作,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巨型剥制标本的制作,代表了当时标本剥制技术的顶峰。刘树芳除了在标本制作方面贡献突出,还在野生动物的饲养、繁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1945年~1952年间,他在长白师范学院生物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担任讲师,讲授生物技术课,他为动物剥制技术的传播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刘树芳制作的标本件件富有画意,国画大师溥心畲曾收藏有一对纯白的长尾练雀(古称绶带),站在曲折的松枝上,下有小石和灵芝,宛然是一幅国画中的祝寿图。刘树芳的标本制作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富有意味。


1952年6月,刘树芳在北京动物园办公室中编写授课讲义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书桌上,逝世时享年60岁。刘树芳先生育有四子四女,都曾随父学习过动物标本制作,其中学有所成的是二子刘汝溎,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担任标本室主任技师;四子刘汝英,在北京动物园标本剥制室担任标本技师。


第二代刘汝溎(刘树芳次子)(1917年6月~1990年2月),在他的一生中制作了大量动物标本,不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改进了父辈的标本制作技术的经验,更开始涉足医学标本的制作,代表作品有群鼠生活状态剥制标本,人类骨骼串联标本等。第二代刘汝英(刘树芳四子)(1930年~1970年7月),继刘树芳之后负责北京动物园标本室的标本剥制工作。他曾为国家领导人制作过动物标本,特别是现在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小青马标本,它是毛泽东主席转站陕北时最心爱的坐骑,作为军功马于1962年终老于北京动物园,由刘汝英负责剥制。他还曾为周恩来总理制作过鸟类标本。此外,他还为北京动物园等单位剥制了大量的动物标本。


第三代刘雁(女)(1952年10月~),是刘汝溎唯一的女儿。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工作。她师从父亲继承了刘家"北派"标本制作技术,但她不再从事标本制作这一行业,在民间作为传承者掌握着这门家族技艺。


第四代刘嘉晖(1970年8月~),是刘树芳次子刘汝溎的长孙,经济管理本科毕业。从小由爷爷刘汝溎亲自传授家族技艺,全面掌握了刘家"北派"传统标本制作技法,至今已从事标本制作二十余年,并且在掌握传统制作技法的同时,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的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传统与现代标本
制作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